访客:36065 发表于:2015-07-03 12:05:34
【导读】在中国开始向“智能制造”时代迈进的同时,对于自动化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。
德国工业4.0是把工厂、机器、生产资料和人通过网络技术高度联结,形成自组织的生产,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越机器的自动化。百年底蕴的德国制造散发出未来之 感。工业4.0与中国“两化融合”(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)战略不谋而合, “中国制造2025”也成为未来十年的国之大略。
在“互联网+”、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两化融合”、“节能创新”……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,业界对于高技能、复合型的创新与绿色人才需求日益增加,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陆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,很多学生面临“毕业即失业”的窘境。解决就业难题、培养满足智能环保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成为校企合作新的发展方向。
台达集团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表示,“中国制造2025”提出中国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,其中,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的建设将是转型升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。
但是,如今的制造业对于年青一代的吸引力正在降低,尹镟博颇有感触。他认为个人技巧新一代更在行,比如对手机的操作性,对APP的理解能力。“但回到实体经济,工厂管理运营各方面,我觉得他们领悟力,好象我们教的他们学不来。他们要的我们不会教。这是有冲突的。” 尹镟博举例说,“就以台达而言,我们坚持去办一些大学或技职毕业生培训,教他们使用PIO机撰写,系统的语言撰写,因为他们不懂,老师也不会教,到我们这儿就会教他们,他们来台达工作也行,去别的地方工作也行,最起码让更多人了解到什么是工业4.0,什么是工业自动化。
台达1971年成立至今,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。全球员工有7万多人。从2010年,开始转型从OEM开始做品牌,从提供单纯的产品到做整体的解决方案,这其中人力结构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。从产品创新到高技能人才养成,台达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经验。台达自1995年推出第一台变频器开始,持续投入自动化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,将其在自动化领域多年领先的技术经验与高校师生共享,携手推进自动化产业的发展。
和很多校企合作注重时下热门领域不同,台达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常起步于政策与行业热潮到来之前。2000年,台达即预见到电力电子领域对国家节能发展的重要作用,依托自己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优势,率先开展了“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”和“中达学者计划”,推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的创新发展。
台达先后与两岸多所高校合作,用本地化的思考方式和逻辑编写教材,提供专业的设备,通过共建自动化实验室、开展“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”、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等项目,为社会培养满足“智能制造”时代需求的高端自动化人才。2009年至今,与高校共建了27个实验室,每年使用的本科生、研究生人数超过6000人。今年举办的第二届“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”更是紧紧围绕自动化设计中最重要的“控制”环节,以“发现控制高手”为主题,在两岸三地全面铺开。
评论(0)